▼贾康先生接受采访表述的基本观点已在媒体综合报道中反映(请点击以下链接)
政府工作报告给房地产释放了哪些信号?| 两会观察
1、整体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的基调还是贯彻中央精神,一方面是讲的扩大内需、优化结构,一方面讲的是一定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解放生产力。
房市、股市,是放在一起说的,事关大局,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两个领域。
2、强调改革
《报告》里非常明确地提到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房地产政策中强调“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其实就是改革的任务。
展开剩余69%我观察改革这方面的推进工作尚不尽人意。目前政府各部门、各领域的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基本不谈改革。去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任务,预期五年完成,但半年时间过去,还没有听到某个领域推出具体贯彻落实三中全会部署的配套改革方案,这方面值得注意。
3、关于新模式
《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体现了中央多年来一直提到的用系统集成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重大领域里的问题。目前来看,“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新模式的基本特征,需要避免前些年房市的大起大落,而且新模式应该包括标本兼治而追求"治本为上"的高水平。
我认为,新模式的制度安排特征是“双轨统筹”——用“保障轨”托底,“市场轨”充分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让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合理的、有效率的流动,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客观来讲,如果能通过保障轨将低收入、低中收入阶层和夹心层“住有所居”的需求有效托底,那么中高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便可以更多地运用消费者主权,从容地挑选商品房市场上的购买对象,推动市场轨上商品房的交易。二者并行不悖、合在一起就是社会和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好房子”。现时商品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出现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房市场,购买方提升了议价能力,倒逼供给方、开发商提供更好的房子,很有必要更加突出“好房子”的概念来满足需求侧。
4、存量盘活领域
存量房盘活方面,这些年一直在总结经验。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合理控制供地”,这在实现消化存量房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方面,是非常合适的配套条件。
此外,金融、财政政策与房地产政策相配套。设置了特别的贷款、再贷款,支持地方政府辖区的存量房产收购,促进结构优化,形成更有效的本地住房供给体系。收购的存量房产,在很大程度上可从原来的保障房“补砖头”变成“补人头”。政府把存量房配上一些必要的补贴政策,满足低收入阶层和低中收入阶层“住有所居”,总体效率提高,以存量房产来解决政策落地。
5、关于止跌回稳
从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房地产领域止跌回稳已成定局。从2024年10月以来,全国整体而言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成交均价都有所上涨。一线城市率先起到风向标作用而回暖,一大批的二线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再有一些三四线城市有增长级特征的地方,纷纷回暖。从开放商的角度里来看国内著名的股票配资,去年“地王”已重出江湖,一改前几年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出手之状,对开放商来说现在也是抓住机遇的时候。
发布于:北京市